谨防职场招聘骗局(一)

日期: 2013-02-26 浏览量:139 文字大小:

又到了大学生实习、找工作的时候了,在此向大学生提供一些应聘工作时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常见的诈骗手段。

【案例分析】

①在签订正规劳动合同之前,企业提出要收培训费、体检费、服装费、押金费等各类费用,求职者交费以后,企业人间蒸发,费用被骗。

【案例1魏同学讲,前不久他接到某教育培训公司的面试通知,于是高兴地到该公司面试。在一家宾馆里参加面试后,几天后该公司通知魏同学,说他的条件不错,但专业知识不足,公司需要进行培训,需交纳300元的培训费。魏同学为了工作也没有想那么多,当即就把“培训费”交了。可一个星期后他准备去签协议时,却怎么也找不到该公司的工作人员了。

【案例2】小王在某媒介上看到一条招聘信息。“聘跟车员,月薪3000以上”。小王兴高采烈的按照企业hr的介绍去了企业的实体公司,企业hr告诉小王,你的条件很适合这份工作,但是需要先去A诊所体检,小王于是去了A诊所交了200元体检费,拿着体检表回到公司,公司说你还得交500元服装费和500元押金,明天就可以来上班了。小王很高兴的交了相关费用,然后就回家了。第二天来到公司,发现人去楼空,此时才恍然大悟,遇到了招聘骗子,1200元钱就这么没有了。

【警方提示】国家明确要求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应聘者收取报名费、抵押金、保证金等费用。如今毕业生找工作难,就业压力较大,临近毕业,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心里很着急,不少骗子利用大学生社会经验少、求职心切的特点进行诈骗屡屡得逞。毕业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真假招聘单位的意识,防止落入形形色色的招聘陷阱。”

②在签订正规劳动合同之前,企业提出要收取材料费用。

【案例】小红在某媒介上看到一条招聘信息。“招聘操作工,月薪2500以上”。小红没有很高的文化程度,看着工资还不错,就去了,公司表现出对小红的条件很满意,要求她立即开始工作。让小红做手工活,制作产品。小红学的很快,没多久就做熟练了。公司hr对小红说,这个月需要你完成500个,完成了就可以拿到工资,你需要先交500个产品的材料费,等发工资的时候材料费会和工资一起发给你,于是小红就交了材料费,拿着材料就回去了,第二天回到公司,发现人去楼空,看看手上的材料值不了几个钱,可是押金却交了不少,知道受骗了。

③“急聘兼职打字员”

【案例】“网络兼职——诚聘打字人员,每天工资至少100元日付。职位要求:会电脑打字,懂WORD软件,上网比较熟练。地区、年龄不限。”随着网络的日益发达,网络兼职也很兴盛,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更需要提高警惕。网络兼职打字员的行骗方法,往往是通过QQ和你联系,先让你发一份简历到公司邮箱,简历内容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毕业院校,联系电话,通讯地址,能熟练操作WORD和文字编排录入等方面的经验。然后通知你被录用了,给你一篇简单的文章让你打,随后过几天确认你的打字速度很快,并安排15天内要录入10万字的工作,然后会问:“是工作完成了付工资,还是先付一些定金?”我们肯定会说:“那就给定金呗。”于是他们会说,他们公司会统一把定金存到新开户的一张银行卡里,而新开户的这个卡没法给你,你可以自己通过一个400电话进行网上转账转到你自己的卡里,如果你拨打了400电话输入了自己的银行卡号和密码,加上之前简历上有你的身份证号,那他们就轻而易举的转走了你银行卡里的钱。

【警方提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个工作大多数人都能做,而且待遇很优厚时就要留个心眼。同时,求职者要多些自我保护意识,在登录一些网站时,如需输入手机号码、银行账户、密码等个人信息,千万不要轻易透露。可先随便输一个数字,如能通过,可能就有问题。如果对接触的事物不太了解,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相关信息,为自己多提供一些参考。

④求职信息泄露被不良分子盯上

【案例】“实在受不了骚扰,明天我就去换电话号码!”来深求职的武汉某高校大四学生小蒋向记者诉苦,她说,最近每天都会接到各种骚扰电话和短信,最多时一天能接到二十多个陌生来电。
    小蒋说,最过分的是,还有人说要她做情人!那是一天深夜,她已经睡着,却忽然听到电话响,迷迷糊糊接通电话后,来电的是个陌生男子,自称是北京人,在深圳做生意,偶然在交友网站上看到她的个人资料和照片,觉得很投缘。电话中该陌生男子称自己单身,希望能够约小蒋见面,并暗示自己很有钱可以包养她。
    而小蒋在生活中从来不会随意透露自己的电话,这段时间因毕业在即,又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她在不少求职网站上投过简历,因此很有可能是这个渠道泄露了自己的个人资料。之前,小蒋听说有一些无良招聘网站会把一些求职者的资料卖给婚介交友网站,没想到自己也遇到这样的事。
    【警方提示】随着网上求职的兴起,求职者纷纷在网上公布自己的个人信息,不想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盯上了。由此提醒求职者,在填写登记表时,不要轻易公开个人的重要信息,特别是家庭住址和家庭电话,求职一旦被骗要及时与公安机关或相关机构联系。

 ⑤传销公司,用很诱人的条件和话语,让求职者感觉到有发财的机会,于是借钱去买产品,去传销。

 【警方提示】无论求职过程中遇到的行骗企业用何种手段来诱骗求职者,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钱。所以在求职过程中,签订正规劳动合同前,需要掏腰包的,就要提高警惕,多思考,要小心。

【正规求职渠道求职也需谨慎】
    各类正规人才网站,报纸招聘专版等招聘平台,在给企业刊登招聘信息的时候,都会严格审核企业的营业执照等信息,但是却不能避免一些有营业执照的合法公司进行非法招聘(这些公司往往是空壳公司)。有部分公司是正规合法的,他们有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但是招聘的过程却是他们行骗的过程。例如自设名录收取求职者费用,所以进行任何求职都需要提高警惕。

 

责任编辑:刘颖

信息来源:细河分局供稿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